笔杆子干货:文稿写作的三点心得

文秘攻略

一、树立正确文稿观

研究文稿工作,首先要问一问“文稿工作苦不苦”“文稿有什么用”“好的文稿有没有标准”,这是树立正确文稿观的基础。

第一问:文稿工作苦不苦?

1990年3月,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_同志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,对于办公室工作,他体会最深的有四个字:“重”“苦”“杂”“难”。他说,“办公室每一位同志都是很辛苦的,整天有干不完的事,经常加班加点,甚至通宵工作,连星期六也难以休息。赶写材料的秘书更辛苦,工作强度很大,超过了一般部门的工作量”。文稿工作的确很辛苦。

那文稿工作到底苦在哪里?《秘书工作》有篇题为《说说文稿工作的那些“苦”》(作者:廖万里)的文章,概括了五种“苦”,我觉得很到位:一是艰苦,主要指角色转换、知识转型、文风转变、情感转移的艰难;二是刻苦,没有什么“捷径”可走,非得下苦功夫不行;三是痛苦,水平提高不快感到痛苦,稿子写不出来感到痛苦,稿子写得不好感到痛苦,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感到痛苦;四是辛苦,对文稿工作人员来讲,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,连续作战早已习以为常;五是清苦,做好文稿工作,通常要忍受常人不能承受的寂寞和清苦。不同的人,对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。我们办公室有一位老领导曾经说过,苦是接近极限的感觉。只有到了快要承受不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苦。

文稿之苦摆在面前,如何让它看起来不那么苦呢?有位老领导告诉我一个化解文稿工作之苦的“方法论”:一是吃苦普遍论。各行各业、每个人都要吃苦,不同的是有的吃苦在先,有的吃苦在后。二是吃苦职业论。人要生存必须工作,干好工作必须吃苦,可以把吃苦理解为一种谋生手段。三是吃苦排他论。吃苦的岗位是重要的岗位,吃苦的人是重要的人。四是吃苦回报论。平时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,吃苦必有回报。五是吃苦道德论。可以为领导分忧解难,可以为他人减轻负担,常吃苦的人会获得道德上的崇高感。

仅展示749字,全文共8019

请登录后继续
最近上新
公司党委对照“五个进一步到位”查摆问题台账(20条,5800字)

既开展“文风会风治理”又搞“基层减负行动”和“整治违规吃喝专项活动”,三项工作因缺乏统筹衔接,出现报表重复填报、检查交叉重叠等问题,反而增加了基层负担,反映出对自我革命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。

团市委深入贯彻__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评估报告

系统梳理成效、直面存在问题、明确改进方向,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市共青团系统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、固化于制,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以优良作风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。

深入贯彻__精神学习教育心得体会(2篇)

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,将“严”的基调、“实”的作风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,自觉强党性正作风守纪律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审计力量。

全区学习教育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情况作汇报

秉持严实标准,精准施策、全面对照、立行立改、标本兼治,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,下大力气纠治各类顽瘴痼疾,以整改整治的扎实成效,推动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、往实里走。

贯彻落实__精神学习教育整改整治工作成效经验交流材料(3篇)

在此基础上,我院聚焦“靶向施治、建章立制、服务群众、警示教育”四个关键环节,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,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,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作风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