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纪委书记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
按照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要求,本人聚焦“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、深化纠治‘四风’、严守_纪律”三个方面,紧密联系我个人的思想、工作、作风和生活实际,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思。下面,我本着对党忠诚、对事业负责、对同志坦诚的态度,将自己的问题摆出来,根源挖出来,措施亮出来,请各位对我进行批评帮助。
一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通过深入对照xx案件的惨痛教训和_、省委、市委的有关要求,我清醒地认识到,虽然自己能够坚守基本的纪律底线,但在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下,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。
(一)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是否存在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问题方面
一是政绩观存在“履职本位”的偏差。我深刻反思,自己有时在思想深处,将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简单等同于查办案件的数量、问责处理的人数等显性指标。比如在分析工作时,会不自觉地强调今年上半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量同比增长12%,采取留置措施人数增长8%,认为这就是政绩。这种“指标化”的政绩观,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“监督保障执行、促进完善发展”的根本目标。我没有完全将监督执纪问责的落脚点,放到是否有效净化了xx县的政治生态、是否有效保障了县委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、是否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。这种错位的政绩观,与xx搞“政绩工程”虽表现形式不同,但根子上都是没有完全站稳人民立场,没有完全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工作。
二是对同级监督存在“畏难”和“软化”倾向,维护民主集中制不够坚决有力。作为纪委书记,我对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“一把手”的重要性认识是深刻的,但在具体实践中,办法不多、力度不足。在过去的一些常委会上,尤其是前任县委书记xx主政时期,对于一些他已经明显表露出倾向性意见的议题,比如某个非急需的城市景观提升项目,我虽然内心存有疑虑,觉得可能存在脱离实际、铺张浪费的风险,但有时出于维护班子“团结”和“权威”的考量,担心提出不同意见会被视为“不合群”“唱反调”,因而没有旗帜鲜明地、一针见血地提出反对意见。这种“怕”字当头的思想,实质上就是担当精神的缺失,是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不力的表现。我满足于程序上的“民主”,完成了举手表决的动作,却忽视了实质上的“集中”,未能促进形成建立在正确意见基础上的科学决策。这在客观上,可能助长了“一言堂”的风气,未能有效发挥纪委书记在同级监督中的“探头”和“前哨”作用。
仅展示978字,全文共6039字